close


這又是一本讓我很難投入的小說。

大概三年前就知道這本頗受好評的小說,期間,每每翻閱總不了了之。最近,趁著假日一口氣讀完,不由得說,這小說的確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描寫方式。以嗅覺來描繪世界。

我想,起初讀不來這故事的緣故該是受不了開頭冗長又不斷重複的敘述,也或許一向習慣用視覺想像來描繪書中影像的我,突然不習慣用嗅覺去閱讀書中的世界。

故事圍繞著葛乙奴,一個沒有味道的人,卻擁有異於常人的嗅覺。因為嗅覺的靈敏帶給他不同領悟世界的角度,別人用眼睛看,而他用鼻子聞。基於他對於味道的狂熱,讓他變成一個殺人犯,爲了他的理想犯罪。

作者一開始就把葛乙奴描繪有如惡魔般的存在。當葛乙奴還是個毫無犯罪能力的嬰兒時,所有與他有接觸的人似乎都落得悲慘的下場,與其說他是惡魔,倒不如說他是掃把星來得更為貼切。其實擁有超乎常人的嗅覺並是什麼壞事,可怕的地方在於一個人的態度,態度決定了一個人運用自身能力。葛乙奴在某些方面來說,其實再單純不過,只是一個想要保存世界上最美好香氣的人,只不過他的態度讓他的行為過度自由,不受社會道德規範,也因此釀成犯罪。

對於嗅覺的假設,作者提出一個很有趣的論點:對於他人的認知,嗅覺在視覺之上的。也就是說,一個人的出現,人類首先意識到的是氣味,再來才是形象。味道也就像是人類的肉衣,狼的羊皮,經由不同味道,人類會有不同的反應。好比葛乙奴來說,沒有味道的他藉由各種人類氣味的模擬香水來創造他的個性,給人的外在印象,進而達到其他目的。就如以下擷取文章描述般:

他首先配出的是一種不會引人注意的尋常氣味,好像一件鼠灰色的香氣外套般,這是每天可以穿上身的,這味道裡面除了有一般人身上那種乳酪般的汗酸味之外,同時又好像另外有一股其他的味道...帶著這一身味道,他能夠從容舒適地走入人群中,這樣的味道足夠強盜讓人從視覺上認識到他的存在,可是又不失其謹慎,以致於不會讓人覺得受到干擾。...有時候,如果他想要引起人們相當的注意時,也會模仿德魯奧身上那種精液四散的氣味...在他的彈藥庫裡還有另外一種香水,專門用來激發他人的同情心,特別是針對那些上了年紀的中年婦女或是老太婆。...在這些不同氣味的保護之下,他每次都根據不同的外在需要而變換不同的味道。 (p.201-203)

另一個延伸出來的假設是人類對於美醜的概念,並不是取決於外在的皮囊,而是氣味。擁有美好氣味的人都是美女。讓我不經聯想到「香汗淋漓」這成語,似乎說美女連汗都是香的,到底是香氣成就了美女,還是美女成就了香氣呢?而一個人受歡迎與否也取決於自身的氣味,如果有人擁有天使般的氣味,那所有人即將為之瘋狂,就如葛乙奴所追求的理想:

而且他現在知道,他的能力還不止於如此。他知道他還可以把這種氣味改良的更好。他有能力創造出一種氣味,不只是人類的,而且是超人類的,他可以創造出一種天使的氣味,好到筆墨難以形容,而且充滿了生命力,以至於不管是誰,只要一聞到這個味道,立刻就會被迷住,並且全心全意愛上這個香氣的載體...。 (p.174)

最美妙的氣味,作者設定在甫發育成熟且不經人事的少女身上。關於這個設定,總覺得有強烈地本位主義。雖然說正盛開的少女是無庸置疑的美麗,但處女特質一再被強調之下,叫人些許的不舒服。如果今天葛乙奴是個同性戀者,不知道他是否會愛上青春少男的氣息呢?不管怎麼說,氣味這東西跟視覺一樣主觀,我只是對作者的設定感到不安。

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同伴,那肯定是讓人感到孤獨的,就如同葛乙奴成功地操縱所有人卻感到孤寂一邊,像是走到沒有人的終點,只能一個人啜飲勝利的滋味。這也導致故事的結局發展到令我膛目結舌的地步,葛乙奴以一種駭人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。

整體來說,算是閱讀越有趣的一本書,聽說拍成電影了,很期待電影如何又呈現書中的嗅覺世界。

<書籍資料>
作者:徐四金
譯者:洪翠娥
出版:皇冠文化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illefeuille 的頭像
    Millefeuille

    L'amore e cieco

    Millefeui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